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

学校概况学校简介

创新课程建设 润开满园芬芳

发布时间:2017-03-18 21:23 栏目:学校简介 发布单位: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 点击量:3140 【公开】

创新课程建设 润开满园芬芳

——2017年中国教育创新研讨会发言稿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 饶家伟

 

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地处中国光谷腹地,毗邻华中科技大学,是一所有着半个世纪历史的老校,始建于1960年,前称先后为武汉市鼓风机厂子弟学校、武汉市关东小学。2001年,根基薄弱的关东小学整体剥离划归武汉东湖开发区(即中国光谷,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当时学生不到300人,教职工仅十余名,到20119月有800多名学生。目前,学校的学生达1500多名,教师达到82名。近五年来,师生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办学从封闭走向开放,生源从单一走向多元,学校成为光谷教育闪亮的名片,乃至武汉和湖北省有影响力的特色名校。

 

学校近五年先后获得“国际生态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首届“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全国管乐社团优秀乐队”、“湖北省绿色学校”、“湖北省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武汉市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武汉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武汉市高效课堂先进单位”、“武汉市教育云试点先进学校”、“武汉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等称号。

 

学校如何从一个薄弱校实现这个华丽的转身?源于学校教育创新实现师生走班课程建设。

 

课程是学校的跑道。走班课程建设是学校品牌彰显,是师生素养核心。学校内涵发展从什么地方入手?学生的出口在哪儿?都深深地引起我们对课程建设创新的思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教育模式,遵循“低起点,小步子,快调整”的原则,逐步实施,循序渐进推广。

 

我们从201110月开始规划和设计,学校前期组织教师学习课程建设理念,聘请专家指导,先开发校本课程,再实施走班社团活动。20123月开始在一二年级10个班试点上“走班制”生态教育校本课程,到20139月,全面启动一至四年级17个班开始上“走班制”校本课程。20149月,一至五年级28个社团课程,目前20169月全校一共有40多个社团课程。

 

在具体实践上,拟从三个方面介绍“走班制”生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生态课程开发,“两个注重”。即注重社团课程类型的多样性和注重社团课程内容的趣味性。

 

目前有82名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有42门校本课程成形并编印成册。由三大类五大板块组成。即三大类知识拓展类、艺体特长类、实践活动类及人文、思维、艺体、实践、科技等五大板块共40多项社团课程组成。

 

二、生态课程实施,“两个关注”。即关注学生自主选课权利,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兴趣。

 

所有的校本课程设立的起点来自于对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否开设以学生的欢迎程度作为标准,每学期都有变化,学生不感兴趣的社团,下次可能取消社团建设,整个组织完全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原则。

 

三、生态课程成效,“两大精品”。即西洋管乐课程和非遗阳新布贴课程。

 

在整个走班课程运行过程中,涌现出一批诸如管乐、阳新布贴、短式网球、机器人等卓有成效的精品课程。接着主要介绍学校西洋管乐课程和非遗文化阳新补贴课程:

 

一是管乐课程。一支训练有素的管乐团,不仅仅是看规模的大小、队员的基本功、建制的构架,主要看重合奏水平,决定合奏水平的高低就看这几个主要指标:乐队的音准,声音的融合性,力度与速度把握的准确性,整体的表现力等。如果要有一支更高水平的管乐团,就一定要抓好合奏排练,要想达到高效率地排练,更要注重合排前期的声部训练,提高队员的合奏意识与合奏能力,声部好了,整体就好,合排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久而久之,乐队的水平就会不断地提高。

 

自管乐课程开展以来,20145月,首次亮剑,就获得武汉市第八届管乐队特色队比赛中荣获特色队比赛金奖第一名;

 

123日,获武汉市第二届学生器乐比赛一等奖;

 

1218日,在湖北剧院,参加湖北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三届“长江之声”青少年管乐展评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2015930日参加武汉市第十一届艺术节展演荣获器乐类比赛一等奖。

 

201510月荣获湖北省黄鹤美育节器乐类比赛一等奖。

 

2016117日参加武汉市2016“管乐之声”新年音会。 2016127日赴美国洛杉机进行管乐交流。2017720日受邀参加维也纳金色大厅国际器乐节比赛。

 

期间,我们还多次邀请维也纳宫廷乐团团长、维也纳音乐大学教授维纳哈克尔先生给我们的管乐课程授课。

 

二是阳新布贴课程。作为我校另一张名片的湖北省非物质文化之一,作为黄石市阳新县当地文化,引入我校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了,深受师生们的喜爱。为了更好的传承这一民间传统文化,我校师生长期开展阳新布贴的校本培训,以点带面,从学生—家长—教师,都会飞针走线,遨游于民间工艺美术阳新布贴的制作之中。寒暑假中,我校全体女教师汇集于阳新布贴制作室,一针一线亲手制作的一幅幅精美的阳新布贴。

 

2014 81日,“高山流水——联合国官员书画作品”走进湖北艺术交流展在汉开幕,我校的阳新布贴绣作品与联合国秘书长题写的《曲则全》书法作品同场亮相。活动现场,光谷四小的阳新布贴绣作品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的驻足欣赏,他们有的站在一幅幅作品前细细品味揣摩,时而凝神思考,时而点头赞叹,表情格外认真;他们有的拿起一幅幅布贴作品仔细端详,时而仔细询问,时而亲自动手,体验布贴的乐趣。

 

 2015718日,我校40余名小学生在武昌农讲所旧址开展《阳新布贴——光谷四小手工作品》展,亲身体验制作有着“神奇东方特有的艺术品”美誉的阳新布贴。校本课程《走进阳新布贴绣》获湖北省优秀校本教材评比一等奖;高慧敏老师《走进阳新布贴》获湖北省美术录像课比赛一等奖;姚远、胡黎琳老师《阳新布贴绣》获湖北省美术教具制作比赛一等奖;第23届中南六省中小学美术教育协作交流会中,我校代表湖北省选送的6幅阳新布贴绣,以“色彩浓烈、造型稚拙、做工精致” 的艺术魅力,获4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2006年起便将“阳新布贴”作为师生传承民族艺术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如今几近失传的“阳新布贴”在光谷四小的师生们的努力下正散发着新的生机与魅力,它们不仅得以传承,而且在传承中发展与创新。连阳新当地的学校来光谷四小交流时都不得不感叹“本属于黄石的民俗文化阳新布贴的传承和创新工作,四小却已走在了他们的前面了。”

 

近五年来,学校获得团体和学生个人奖励达1500多人次,其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5项次。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得到提升,2014年至2016年全国新技术新媒体运用比赛和全国NOC信息技术比赛荣获两个现场上课一等奖,5个现场说课一等奖,3NOC创新大奖。先后有香港、台湾、澳门、广东、吉林、深圳等省内外40多批省内外的教育同仁到学校参观交流。相继被武汉教育电视台、湖北卫视、湖北经视、《湖北教育》、《教育旬刊》、《教育名家》、《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多次作专题报道。

 

 

 

“风吹草叶遍地芳”,回望奋斗的行程,我们感觉充实而有意义;展望未来的前景,事业的追求永无止境,创新的脚步没有终点,我们学校将在教育创新、内涵发展、特色品质的道路上谱写出更新更华美的篇章!

 

最后,学校社团课程实施与研究比较浅,也许大家所在的学校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方法。我和大家分享的只是我们学校在生态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思考和想法,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导!

 

谢谢大家!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Copyright© 2023 wuhaneduyun.cn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6016501‬号
主办:武汉市教育局    
学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老武黄公路2号     联系邮箱:27074083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