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每周三下午的数学教研活动,是全校数学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师魅力的平台。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促进队伍素质整体提升,11月20日下午,我校开展P4学区高段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活动由课程中心主任湛楚雷老师主持, P4学区全体数学教师全程参与,教研员李文华老师出席了本次活动。


活动第一项:思维导图展览
步入四小的生态长廊映入眼帘的便是孩子们智慧的结晶。本次展览的思维导图是从中高年级各班选出的优秀作品,孩子们通过一定的学习和摸索,绘制出颜色鲜明、逻辑性强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脑图、树状图、思维地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活动第二项:微报告
舒老师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用智慧巧妙的语言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微报告《思维导图 聚散思维》—对思维导图一点思考和尝试。舒老师从缘起、设计、结果、展望这几部分向我们介绍了思维导图。上世纪八十年代,思维导图才传入中国,其中“思”是指思考。“维”是指思考的方式要多维度、立体化。“导”是指思考的内容导入和导出。“图”是指呈现的图像。

思维导图是一种实用性的工具,作为数学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把思维导图有效应用在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中? 提到如何设计思维导图,舒老师通过一段生动有趣的微课讲解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包括确定主题、一级分支、二级分支及如何运用曲线和符号等。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能从最初的模仿到后来的创造,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单元知识整理及错题整理,从而达到对知识点的归纳和概括。
舒老师这样说:“孩子们画思维导图其实是一次高效率的强化复习的过程,前面学过的知识,通过几天的消化和沉淀之后,一定有了许多的新的感悟和体验。每学完一个单元,我们班周末作业就是绘制思维导图,对知识进一步整理,周一我们再花一节课进行点评讲解,真正实现把书读薄,促进学生们对知识的内化”。
活动第三项:教研员讲话

教研员李文华老师阐述了教研活动的意义,并肯定了舒笋老师在实践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李文华老师提到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数学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数学教师要探索出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发挥个人特色,教会学生学习。李文华老师提醒青年教师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方向,比勤奋更重要的是深度思考的能力!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要讲究方法,不断学习和反思,更不能忘记自身专业化发展,鼓励大家向舒笋老师学习。
活动第四项:研讨交流
P4学区数学组教师针对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做了详细交流与研讨,老师们一致认为“思维导图”可以很大程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巧借思维导图,把学生的思维可视化、具体化,将零散的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益,同时也在学生心中埋下好学、乐学的种子。


教无止境,研无止境。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在聆听中分享彼此智慧,开拓了思路,在有效的研讨中相互促进,共创并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未来,光谷四小数学组也将继续致力于教学研讨,争取在思维碰撞中努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撰稿:周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