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光谷四小英语组3月新课堂研究课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深入推进专业的听评课活动,探索教研新模式,提升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光谷四小英语组开展了以“课堂观察”为主题的新课堂研究。
观察量表有分工 规范流程细落实
课堂观察是以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听课活动要达到专业有效,就要实现从 “听课” 到 “课堂观察” 的转变。为了打消老师们的顾虑,担任六年级英语教学的夏宇彤老师率先邀请教师到班开展课堂观察研究。授课前,夏校长组织老师们学习课堂观察的相关理论知识。课前会议时,夏校长将教学设计发布到组里,告知老师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同时将观察任务分配给八位英语教师。授课中,老师们对应观察量表的细则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记录。



课后,老师们汇总课堂观察表的数据发现:学生个体参与面达80%以上,学生课堂上活动的有效性及目标的达成度高。在读前活动中,夏校长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提问、预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读中通过整体阅读、小组合作、视频激趣、分层练习等多种形式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主动参与,数据显示在学困生的引导中还要科学设计更多的活动。课后小组集中反馈中,老师们针对观察量表的操作细则提出了优化改进建议。

随后,青年教师陆梦媛执教了绘本课The big fire,组内教师用优化后的课堂观察量表进行了观课议课。通过观课量表,我们可以发现陆老师采用音效激趣,图片环游的方式,巧妙设置问题,帮助学生分层阅读文本,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创意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观察数据显示,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还有更多的潜力可以挖掘。
数据整合促教研 多维评价同研讨
不仅上课的老师使出浑身解数,力争关注到全体学生,课中观察的老师同样一丝不苟地记载,不敢有半点松懈。课后,老师们紧锣密鼓地完善记录,根据自己的课堂观察数据畅所欲言,将自己的疑惑和建议都积极地表达出来。

刘虹老师提出,观察者还可以设计更合适的量表在课堂采集有效数据,根据学生和老师的互动、课堂表现科学判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情况。李红梅老师针对已有的观察量表,探讨了如何挖掘适切的观察点。王敏老师对课堂观察量如何科学记录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教研分享中,有你一言我一语的思维碰撞,也有达成共识的坦然一笑。通过观察量表的使用,老师们的听评课逐渐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变到关注学生的“学”。

夏校长总结道,被研究的老师可借助旁观者的视角,及时纠正教学中没有关注到的问题;而进行观察的老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课堂,借鉴他人的教学优点,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种基于证据的课堂观察可以切实提高我们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观察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很好的途径。老师们将在优化观察量表中,更深入地进行专业的听评课,不断规范教学流程,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迈得更坚实!
(报道: 李红梅 图片:王敏 审核:夏宇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