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攻玉 融会贯通方致用
发布时间:2017-04-01 10:33
栏目:教育科研
发布单位: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
点击量:2126
【公开】
天气渐暖,温度逐升,春的气息总是让人陶醉。在这样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中,我们光谷四小低语组的教研活动也是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3月15日、16日在九州大饭店举行了“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教学观摩活动。我校多名语文老师有幸聆听了张红、崔云宏等特级教师的精彩课例,饱受了一次营养大餐,感受到了我们的作文课堂是如此的真实,我们的语文教学研究有如此广阔的空间,我们的语文教师有无穷的智慧可以施展。为了更好地交流听课所感,融会贯通各位名家名师的课堂闪光点,更好地运用到我们的课堂上来,低语教研组长李爱珍老师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让各位听课教师畅所欲言,交流所获。
首先,李爱珍老师就北京市特级教师张红执教的三年级《观察作文》进行交流。一节“玩”课,让听课老师都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没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没有教材,没有任何修饰,有的只是一个纸筒,一支普通的粉笔,一块普通的黑板和老师充满智慧的语言。张老师的作文课很自然、朴实,并没有什么花架子,而学生却上得津津乐道,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让人不得不佩服张老师的教学方法。这堂作文课,张老师的导入就很特别,开始时和学生像朋友聊天一样,从给张老师改名谈起,让孩子学做手指操,自然地过渡到这节作文课的主题“观察作文”。然后,引导三年级同学明确:作文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审题;接着引导学生明白学会选材,让同学们尽可能的捕捉我们头脑中已有的素材;教给了学生这些方法后就开始做游戏了,这引起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张老师边做游戏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纸筒的变化,并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出游戏的过程,从老师的动作、同学们的表现、游戏的结果等方面说话训练。这次作文的内容几乎全部由学生说出来了。张老师的课自然、亲切、简约,有情趣。但在简约的教学环节背后,则透露出张老师对作文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心理的高度把握。张老师将国外最新课堂教学方式“莫比乌斯圈”引入到了作文教学中,让人受益匪浅。在课后的讲座中,张红老师特地强调了“用观察为作文启航,让观察与生活零距离”。
随后戴老师、杨丽娟和张琴老师分别交流了对山西省特级教师崔云宏执教的二年级《画家和牧童》的感受。崔老师教学功底扎实,课堂教学高效有趣,语文味浓厚,很好地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做了统一。崔老师的课堂看似没有语文学法指导,但是句句话都透着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领会课文内涵,词语寓意,真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以上老师的交流仿佛开启了老师们听课的回忆,纷纷说出了自己听课后的感悟,在互相交流中激荡着智慧的声音,让老师们的心感受到从没有过的痛快淋漓,感受到上课原来可以有如此美妙的享受。一个教师原来可以如此传神的传道,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身上还欠缺的不足。
在交流结束后,老师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特级教师犹如春的使者,插下春的种子,传播春的讯息,唤醒冬眠的动物,踏破河床的厚冰,并用她那灼热的情感,融化了大地的冬雪。名师的成长道路让我们深深地明白:未来的教学路还很长很长,只有自身成长起来,强大起来,前面的道路才会宽广,未来才有希望!



撰稿 王薇 供图 王薇 审核 李爱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