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高效课堂‘校校行’走进光谷四小
发布时间:2017-04-01 10:33
栏目:教育科研
发布单位: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
点击量:2121
【公开】
2014年5月23日,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武汉市为例》子课题《小学高效课堂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样板校第九协作组,就《基于不同教学内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在东湖开发区光谷第四小学进行了阶段成果交流研讨会,暨“武汉市高效课堂‘校校行’走进光谷四小”。
第九协作组联络员、武汉市教科院吕得星老师,第九协作组组长、江汉区教研室陈怡主任,东湖开发区教研室张中祥主任,教研员李文华、曾红老师出席了活动,第九协作组内所有学校课题负责人及教师代表,东湖开发区学校教师代表,及光谷四小领导和全体数学教师将近8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首先光谷四小老师展示了两节有关“几何与图形”内容的研讨课,分别是湛楚雷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学《旋转》和宋倩倩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数学《小小设计师》。课后两位老师结合这两节课就基于“几何与图形”的四段式教学结构进行了简单介绍。
之后,光谷四小副校长、特级教师、学校课题负责人饶家伟就《基于“几何与图形”的四段式教学模式》进行了解读。基于“几何与图形”的四段式教学模式分别是:一导二探三用四评。“一导”就是欣赏导入,引出问题; “二探”就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三用”就是归纳实践,应用拓展;“四评”就是质疑解惑,激励评价。
饶家伟校长从模式的核心概念、模式构建的背景及基础、模式操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就课题研究所采取的措施和途径进行了介绍。主要经验有:“行政观班听课”,聚焦课堂,抓实常规;学名师仿名师活动;积极推进“教育云”实验,探索“电子书包”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探讨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注重教研组团队建设;强化学科规范重常规;开展“趣味数学周”的学生活动等。最后就开展模式研究以来所取得的效果和反思进行了交流。
武汉市教科院吕得星老师就本次活动作了重要讲话。他说虽然现在在教学模式上有一些争论,但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必须先有模式,再才能在模式的基础上寻求变化。这样才能实现两大追求,一是教学要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二是独立思考基础上的交流,小组交流基础上的全班汇报。并着重强调任何模式的构建都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东湖开发区教研室张中祥主任就本次活动作了讲话,就市教科院推动的课题研究的联动机制给予了高度赞赏,对各位专家、领导、同行的到来给予欢迎和感谢,对光谷四小研究的团队给予的充分的肯定。
最后吕得星老师就下一步协作组的活动安排进行了布置。
撰稿:胡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