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开季,毕业情浓时
—记光谷四小六年级毕业旅行
又一年,夏日清蝉的歌声爬上树梢。
又一年,洁白栀子的芬芳弥漫校园。
又一年,蒲公英的种子携带着落地的梦想飞向远方。
缠绕着梦的童年啊,每一刻每一秒都是成长。
2019年6月18日清晨,六年级30名师生,踏上了西安研学毕业之旅,开启了一场与千年古都的对话。

DAY1
乘兴而发,寻梦长安
乘坐动车一路向西,穿越中国南北方分界线——秦岭。下午3点多钟我们抵达西安北站,乘上旅游大巴后来到此行第一站—西安古城墙。首登古城墙,同学们便被她绵延达13.912公里的雄壮深厚、古朴凝重的气势所振撼。西安古城墙保存和修缮得非常完整,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城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向南暸望,在明净澄彻的晴空下,远处深蓝色的终南山把城墙衬托得格外美丽。登临古城墙,俯视城下,环城林带,滴红流翠;护城河里,碧波荡漾,飞舟点点……历史刹那间无可言说,惟有敬畏。

DAY2
关中印象,陕西民俗
第二天上午,我们来到了著名高等学府西北工业大学,这里群山环绕,宁静幽美,远离市区的喧嚣。校史馆的工作人员为同学们讲述了西工大80载沧桑巨变和卓越三航成就,航空馆各型号战斗机以及ARJ21大飞机等等无不透露着工大深厚的三航文化底蕴与卓越的教学成果。许多同学们在心中暗下决心,立志好好学习,将来献身国防,报效祖国。


下午时分,我们走进了关中民俗博物院。严谨的院落,古朴的石雕,精致的木构……迁移保存下来的关中民居,为后来人留下传统印记。博物院的布局依山就势,充分突出了明、清园林的建筑风格。赵家门楼、西京雄镇、梨园、稷王府、明清宅院、拴马桩展厅等历史遗迹,逐一展现着昔日的辉煌,讲解员向孩子们一一介绍各文物古迹的名称及由来。参观学习了明清建筑,大家跟着师傅们现场学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华阴老腔”,年逾古稀的几位艺术家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随后,大家兴致盎然地动手制作了BiángBiáng面。


DAY3
千年古都,回望历史
接连几天淅淅沥沥的雨,并没有影响我们探究的兴致,同学们带着对创造出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的崇敬之情,满怀期待地来到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整个博物馆共有一、二、三号三个兵马俑坑构成。

我们走进了大小各异的坑内,一号坑里上百个面状各异的兵俑排列有致,平均身高约为1.8米,最矮的也有1.72米,这些被精挑细选的士兵分成了五个方阵,最前面的是由农奴组成的敢死队,商鞅的奖罚措施使他们每个人神情坚定,因为每一场都是相关家族兴富的翻身仗,参观完其它坑内的景观,我们发现兵士们都空着手但却做出握着的动作,后来才知道是西楚霸王项羽掠夺了所有的兵器,并放火焚烧,大量兵马俑被毁坏,考古人员花了大量心血修复,仅仅一号坑,十一年来只修复寥寥一半,可见修缮工程的艰巨。

之后我们来到仿兵马俑制作工厂,来自西安本土的黏土,通过孩子们抚、推、压、捻以及将黏土钦入模具中,刻画、按压等一系列程序,栩栩如生的小小兵马俑立于掌上,我们感受到了西安手艺与文化的魅力。

午后,我们来到了小雁塔,在雁园观看了皮影戏《卖货郎》。几个皮子人偶,一方白色幕布,便是一个故事的开始……这出精彩的皮影戏令大家看得如痴如醉。
DAY4
盛世回音,大明宫词
沿着西安城的中轴线一路向北,会看到一座遍布着残垣断壁、斑驳苔痕的文化遗址。谁能想到千年以前,在这片废墟上曾矗立过高耸入云的宫阙,曾坐落着辉煌壮丽的殿宇;曾见证过万国来朝时的盛世光辉,也曾历经过帝国衰落时的风雨飘摇。
这里就是昔日大唐帝国的皇宫——大明宫。
走近宏伟气派的丹凤门,穿过御道广场,越过金水桥,远处坐落着的含元殿遗址映入眼帘,虽仅遗留了夯土,但其威武壮观的景象依稀可见。
再往前走便是大明宫遗址博物馆,里面展出的有皇家用具器皿,三彩马,文官俑等出土文物,展示着大唐盛世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位于大明宫遗址博物馆东侧的大明宫微缩景观,以1:15的比例真实地还原了全盛时期的整个唐大明宫宫殿群,排布四方平整,气势恢宏,使我们真实地领略昔日大明宫的风采。所有建筑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栋,全由手工打造,1100座建筑精雕细刻、描金彩绘,体现了设计者的独特匠心。


清浅时光,似水流淌。这是一场穿越千年的旅行,这是一场传承文化的盛宴。站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展望一带一路的未来。这不仅仅是一场旅行,也是一段成长,褪去稚嫩的脸庞,走向新的起点,愿你们的明天无限美丽、无限灿烂!
图片、报道:杨丽娟 审核:张露